主页 > 收藏 > 艺术家 >

王毅:墨林跋涉者

时间:2010-10-06 14:28    来源:未知
墨林跋涉者名叫王毅,自幼喜爱写毛笔字,和墨结了缘。正当他读完初中、临帖入迷之时,一场文化大革命扑灭了他渴望成才的希望,将他送往农村插队务农。

清代"大富贵亦寿考"套墨(正面)


清代"大富贵亦寿考"套墨(反面)

清康熙龙墨
曹素功制

  粉碎了"四人帮",春回大地。1980年,王毅从农村返回上海,分配到一家小厂当工人。中秋节那天,他去看望外婆。沈秀珍老人看到久别的外孙,高兴万分。午饭过后,老人家从床底下拿出一个泛黄的布袋,小心翼翼地打开,从里面取出8锭古墨,语重心长地对外孙说:"这是文革期间抄家、两年前归还的古墨,失而复得不容易,你要好好珍藏起来。你今年才22岁,来日方长,要好好习字,研究学问,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沈秀珍手里的8锭古墨产于清代,其中两锭给王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锭为通体漱金,画面两山对峙,中间大波轩然,一鲤鱼作腾跃状,山上垂垂竹树,微云缭绕。墨坚精缜密,神采焕发,有百年之石、一点如漆之势。另一锭画面峰峦幽邃,危栏高阁,林中两翁对弈,天地两端鹤归鹿饮,烟云弥漫;静寂之中,犹如传来瀑声鸟鸣,让人顿生桃源之意。王毅从外婆手里接过佳墨,一股怜香惜玉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家里,他用棉花将8锭墨包好珍藏起来,从此开始与古墨结下了不解之缘。1999年1月,他在一篇怀念文章中写道:"指引我走上藏墨之路的是我的外婆。虽然外婆早已离我而去,不能看到我的藏墨馆,但外婆那谆谆的传递,却永远激励我为保存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而竭尽全力。"

  受墨文化的熏陶,王毅由藏墨而发奋攻读,刻苦自学大学文科课程,1985年经过自学考试,获上海电视大学结业文凭。次年应邀步入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自此当了十年编辑,后入上海图书馆工作,倘佯在书海之中。



清嘉庆年平安如意墨

清乾隆年徽墨

清道光龙形图案墨

  王毅出生上海,原籍安徽。安徽是出墨出宣纸的地方。王毅对古代徽墨向往已久,1982年春节,他第一次踏上"徽墨故乡"歙县、休宁和黄山等地,披风浴雪,寻觅古墨。他在几处县城遍访不得,仍不死心,请教当地墨家。好心人指点迷津:古墨年代久远,存世极少,如今身价骤增,藏家不愿出手,不妨到乡间走走,可能觅得一二。王毅抖擞精神,立即动身下乡,或搭车,或步行,经过两天艰辛踏访,终于在偏僻山乡寻觅到心驰神往的藏品。


  1990年冬,王毅出差北上,顺道去首都北京。一个星期天上午,王毅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北京琉璃厂古玩调剂市场。市场上早已人头攒动,全国各地的藏家多在这里搜寻奇珍异宝,热闹非凡。王毅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突然看见一人手捏一锭古墨,意欲出手。举目细看,墨正面"饮冰室用"五字跳入眼帘。再看墨背面,上有古汉字"曹素功督造,辛酉四月"字样。两面文字皆用真金泥写成,金光熠熠,满墨生辉。王毅一看就知道是大名鼎鼎、戊戌变法领袖梁启超的专用墨。不等多想,便迫不及待地张口问价。卖主报价一千元,这下可难住了王毅,身上除食宿费、返程车费,仅剩一两百元。经过协商,毫不犹豫脱下身上价值700元新皮前克和手表,换来那锭"饮冰室用墨"。他买了一件旧棉大衣御寒,高高兴兴地返回上海。

  名人专用墨,王毅还藏一锭,那是上海一位张姓退休职工转让给他的。1999年6月,张氏致函王毅,信中表示愿以墨会友,欢迎他登门交流,王毅应邀往访,品赏张氏藏墨时深喜一墨。此墨正面有泥金"通州张季直造用"7字,边款"徽州胡开文成记造"。张季直名謇,清光绪状元,中国著名实业家、教育家。这种墨是张謇定制的专用墨。王毅与张氏墨友交往数月,情谊日深。张看出王毅对此墨深爱之意,遂忍痛割爱,转让给了他。

清道光年山水套墨

清代人物墨

梁启超用墨

  1990年,王毅的爱人生了一场大病,用去治疗费数万元,家里积蓄所剩无几。经济如此拮据,而王毅集藏古墨仍痴心不改。 次年春节刚过,王毅又到东台路逛古玩市场。在一河南人地摊上,看到一套五锭清道光年间出品的胡开文制"睢阳五老图"徽墨。传说"睢阳五老"是北宋仁宗时五位德高望重的退休官员,暇日宴集聚会,赋诗酬唱,称五老之会,为时人仰慕,"睢阳五老"的形象与诗词入墨,向为藏家看好,五锭墨约长5~8厘米,每一面塑立体一仙一书童全身像,另一面用泥金题诗一首。五锭墨书体不同,有正楷、行书、草书、隶书、小篆,书法精到,笔笔不苟。光绪乙未(1895)季春,名家李端遇题诗于墨单,作为考证的资料。墨单诗云:"千年丹篆证真传,一梦华胥话夙缘,紫馆金台肩共拍,奚须群谷始称仙。"徽墨有名家墨单,极为罕见。摊主要价甚高,王毅囊中羞涩,想买又有顾虑,几次欲言又止。最后咬了咬牙,对摊主说:"我只带200元,这是我一个月的工资。我只留2元车费,其他全部给你。"磨了半天,摊主才出手。回到家里,王毅看到病中的妻子,不免内疚,不敢吐露真情。其妻陈黎见丈夫躲躲闪闪,一再追问,王毅才和盘托出购墨一事,嗫嚅相告:"这种古墨难得一见,可遇不可求,我今天若不买下,明日可能己成别人囊中之物,后悔莫及。若流入境外,那更可惜!"妻虽哭笑不得,却通情达理,理解支持了丈夫。当月生活成了问题,还是岳母明白事理,二话不说,给了他数百元,解了燃眉之急。

  得到妻子和岳母的支持,王毅无后顾之忧,集墨兴致更高,每逢双休日,总要抽一天时间光顾古玩市场。

清光绪年徽墨一组

清乾隆御制墨

民国初年徽墨

  1992年秋冬之交,一个星期天,天刚蒙蒙亮,王毅从西郊虹桥搭乘头班车赶往市区。他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在福佑路古玩地摊旁转悠,走到一摊位处,在数十件古玩杂件中发现一锭徽墨,眼睛一亮,怦然心动。墨长方形,约长16厘米、宽14厘米、厚3厘米,墨正面有手持纨扇的古代仕女像,这是仿明代大画家唐寅真迹的作品,仕女身披白纱,扇绘红色。淡雅中显艳丽。款落"晋昌唐寅"4字,铃唐寅大小印章五方,录唐寅诗一首,诗云:"端执无情详细看,大部谁不逐炎凉,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唐寅虽是大才子,一生不得志,常借诗画针砭世态,流露对黑暗社会的不满。诗词的字亦仿唐寅墨迹。诗书画三绝集于一墨,弥足珍贵。墨背面铸一个大福字,福字内外塑凤凰、鹰、雀、鱼、蝴蝶、牡丹、荷花、芭蕉等八种微型图案。围绕这些图案,有100个不同书体的小福字,笔画细如发丝,一丝不苟。大小福字与美术图案均为立体造型,精美绝伦,堪称绝品。王毅看到这锭清代观赏墨,大喜过望。摊主是江西人,墨是从江西乡下低价收购来的。他见王毅文质彬彬,热情好客,愿与王毅交朋友,只开价120元,王毅当即掏钱买下。回家后兴奋地对妻子说:"今天我捡了一只皮夹子(上海话意即很便宜)。"事后,有人愿出4000元收购此墨,王毅不为所动,坦言相拒"绝品难求,恕不领情。"

  1998年9月下旬,上海纺织系统一位王姓中年工人给王毅写信,说家有祖传徽墨一锭,因急需钱用愿转让,若有兴趣,请来寒舍晤谈。

  国庆节,王毅早早出门,赶到共和新路一处新村,专程拜访王姓工人。接过古墨一闻,异香扑鼻。细看墨上文字、图案,不禁连声称赞。这是一锭清代中期徽墨,距今一百六七十年。椭圆形,上有"嘉庆甲子年,王晋卿监造"字样,泥金走笔,华贵耀眼。墨正中书写篆体"九子"两字,字墨蓝色,古朴典雅;正反两面通体塑立体蛟龙四条,呈游动状,动感强烈,灵气横溢。"九子"即"九子”,古代传说"九子母"是佑人生于的女神。"九子墨"寓意"早生爱子,望子成龙"。这种墨是富贵人家喜爱的藏品,身价颇高。王毅宅异地问卖主:"此墨是墨中珍品,为何要转让?"卖主皱着眉头,叹口气说:"我有双胞胎一双女儿,小女儿读初中时突发严重心脏病,最近住院开刀,花费很多。我是下岗工人,经济困难,只得转让这锭古墨。"王毅听后很是同情,也为他将失去心爱之物感到婉惜。这时卖主又对他说:"此前文物贩子多次上门求购,都被我一口回绝。这些人利欲熏心,古墨到他们手中,说不定走私海外。我人穷志不移,怎能见利忘义,将古墨卖给他们!我看你是知音,将墨转让给你,我更安心"。肺腑之言令王毅更加感动。问价时卖主不愿开口,王毅掏出500元,坦诚他说:"四年前我爱人己下岗,一家三口靠我一人工资收入维持生计,经济也不宽裕。我身上只有这点钱,全部给你,杯水车薪,聊表心意。"卖主是性情中人,当即收下,连声道谢。他将王毅送出门外。道别时动情他说:"王先生,请你拍一张此墨照片寄给我,留个纪念。这锭墨是祖上传下来的,我对它怀有特殊感情!"不久,王毅拍了古墨照片,邮寄卖主,了却他的心愿。


"文革"时期特制墨

李端遇题睢阳五老墨及墨单

清左宗棠用墨

  两年前,王毅调到上海图书馆工作,有机会读更多的书,对笔墨的研究更加深入,偶尔在报刊上发表蓄墨随想,不料却引起了不小反响。四面八方素不相识的热心人或邮寄,或登门,送来一锭锭良墨,丰富了王毅的收藏。

  1997年春夏之交,近代著名藏书家高吹万后裔高锌老先生读报得知王毅有藏墨的爱好,他将家中十锭清代古墨悉数馈赠王毅,高氏祖辈曾将许多古籍珍笈捐献给上海图书馆,热爱华夏文化,关心社会收藏事业是高氏的家风。同年6月,百岁高龄的原上海市政协委员荣君立女士将她先生著名画家汪亚尘生前珍藏的一锭清道光朝名墨,托辞书出版社一位老编辑转交王毅,表示对后生的关心。此前,远在安徽绩溪的陈先生通过邮局,寄来一锭"文革"墨。墨正面有镀金毛主席头像,金碧辉煌,历久如新。墨四面书写"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无限忠于中国共产党"等四句"文革"时期流行的口号。"文革墨"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习,亦为难得的珍品。

  20年来,王毅共集藏清代自康乾至光绪、宣统年间徽墨1000多锭,其中有清代中国"四大墨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监造的绝品。古墨形态各异,有圆、椭圆、长圆、长方、三角、棱形以及不规则的鱼形、花朵形等和古代人物全身墨像。墨面装饰色彩丰富,有红、黄、蓝、绿、紫和金色、复合色,五彩缤纷,美轮美奂。古墨大者盈尺,小者寸余,名家丹青现于墨上,龙云、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与诗词汇聚成浓郁的墨文化,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每当夜深人静,品赏摩挲藏品,王毅不免感叹他说:"墨不能言但能传情,它让我看到了祖国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使我受益一生。"

  1994年,王毅筹建藏墨馆,复旦大学老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为他题写了"墨缘书斋",鼓励他多为国家藏宝,弘扬华夏传统文化。

  1999年春,藏墨馆正式建立,日本著名藏墨家斋静郎先生托人从日本送来明治三十年的一对古墨,赠给墨友王毅,又留下一段佳话。

联系编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