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乐活 > 风尚热点 >

“杜甫很忙”折射多元文化解读(3)

时间:2012-03-27 16:47    来源:新华日报

  一番争论引发的反思

  虽然对于恶搞杜甫,人们意见不一,但由于杜甫的意外走红,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诗歌,并且知道今年是这位大诗人1300年的诞辰!他一生著诗逾千首,写过著名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这些忧国忧民的诗句曾经让学生们皱着眉背诵,如今几幅戏谑调侃的图片却备受欢迎。两相对比,让人深思。

  南外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徐红漫对这个事件中年轻人表现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表示欣赏。她说:“作为一个完整的古代文人,杜甫、李白、辛弃疾等的真实模样,并不是几首典型诗歌就能全面呈现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科书里的文人形象是‘被神圣化’的产物。而现在,‘杜甫很忙’系列的涂鸦作品,可以算作是学生自娱自乐的一种‘青少年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丰富了杜甫的形象,是古代文人在现代社会的新浸透。”

  “对经典文本,过去的传播方式比较强势,依靠书籍的印刷或者老师的讲授,强化了单方面意义的理解,但网络让人们对文本的多义性解读有了可能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杰这样分析网友热衷涂鸦杜甫的心理,“我们以前认为的杜甫,是诗歌的代表人物,对国家政治有自己的理解。但现在人们喜欢解构这种崇高感,这是多元化社会下的话语竞争,人们都在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解读方式。”他认为,杜甫微博走红给了我们提示,“教育部门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要有更好的视觉包装,同时也应反思过去过分崇高的解读,让杜甫们更加贴近生活。”

  针对过分的恶搞,苑广阔认为,恶搞杜甫不如阅读杜甫。包括阅读他的诗歌,从他的诗歌里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旧体诗歌的韵律之美;也包括“阅读”他本人,理解他诗歌里那种忧国忧民情怀的来源,领会诗人思想里那些值得现代人学习的精髓。他认为,在解构主义泛滥的时代,不管是恶搞杜甫还是解构李白,都可以宽容看待。但是我们在恶搞和解构的同时,不能忘记一些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不能失了对一位伟大人物的基本尊重。 本报记者 徐宛芝 葛灵丹

风尚旗下网站:  风尚中国 | 风尚网 | 时髦网 | luxe奢侈品网 | 型男网 | 奢侈品网 | 奢迷网 | 度假网 | 翡翠迷 | 我爱表 | 婚嫁之家 | 游艇网 | 私人飞机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时尚网  |  奢侈品 | 奢侈品牌排行榜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