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纯美手工
在当今如此文明、高科技的工业化时代,我们看到那些在现代科技的缝隙中生存的古老传统艺术,就好像看见了打动人心的艺术品。
没有了机械手操作的流水线,没有了数字化时代的代码。我在上海世博会上,一次又一次惊喜地发现:那些其实一直留存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某种古老细胞——传统的艺术文化,它一直就存在着,并没有因时代的改变而流失。看到那一双双枯燥却灵巧的双手在迂回地挥动,看到这些艺人们手下传递出的卓越与辉煌,我很震撼。
可能只是某个短暂而分散的片段,让我把镜头一再地对准他们,深怕失去了任何一个细节。在与来自斯里兰卡的宝石切割大师P.Somaratan的交谈中,我看到了一位艺人对几个世纪以来的传统文化的深爱。成品宝石的光环是美丽的,却出自这样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和几件简单的加工器具,他那对一切都坦然接受,又自然平和的表情,以及他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都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至于36岁的首饰工艺师W.B.Ajith,在他的眼里,首饰已经不是某件单一的作品,而是自己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自小跟随父亲学习首饰加工技术的他,对艺术的理解和探索,是建立在当地传统审美和文化氛围的基础之上的,出自他手的首饰,已经不是个人的东西,而是独特的文化符号。对他来说,首饰加工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对父辈的感恩,这其中包含的复杂情感,是不能完全用言语去描述的。
那天,我还遇见了来自墨西哥哈里斯克州的荷塞·路易斯和西拉利奥·路易斯,他们是一对同胞兄弟,第一次来中国上海,他们的绝活是手工制作串珠工艺品与装饰品。一粒粒细小的彩色珠子在他们灵巧双手的穿梭下就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物件,如果没有亲眼所见,你还真难以想象这些精巧细致的作品是出自“纯爷们”的手笔。
写完这些字句,已经是华灯初上了,我也该走出世博会的大门了,但那些传统的“手工艺”会让我再次走进园子,走进那些美好记忆。
- 上一篇:上一篇:萧邦再创“虎”形珠宝 联手WWF为野生虎筹款
- 下一篇:下一篇:伯爵Possession的全新形象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