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游艇 > 奢华宝艇 >

青岛离“帆船之都”有多远

时间:2010-07-09 12:59    来源:新华网

  世界瞩目的奥运会过后,青岛奥帆中心将迎来新的挑战与使命。“从整个城市布局看,奥帆中心的建设不仅是重新打造旅游格局的新起点,更是促进青岛工业布局重新调整的一步棋。”青岛市原规划局局长陶瑞平告诉本刊记者。

  功能:赛时与赛后如何协调

  10月11日,位于青岛浮山湾的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以下简称“奥帆中心”)迎来了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周末,虽然这天的游客相比黄金周期间每天近5万人的流量来说已经大大下降,但仅售10元的低价门票仍吸引了大量市民。“单靠门票收入连基本的运营费用都不够,现在更多是一种对奥运文化的宣传,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打造成中国北方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青岛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城投集团”)副总经理王东初告诉本刊记者,奥运会结束后,城投集团全权负责奥帆中心的后续开发与利用。

  据王东初介绍,早在2001年青岛确定作为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之后,聘请加拿大安班尼公司所做的概念设计中已经明确了奥帆中心规划的三项原则,即首先满足比赛需要,其次要能在赛后留下奥运遗产,第三则要有利于商业开发,减轻政府负担。在此指导下,各功能区的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与赛后的商业化运作紧密结合。

  出乎预料的是,2002年底在进行国际招标时,并无一家单位中标。“有的只注重了比赛而忽视了赛后利用,大部分则过分注重赛后开发,从而影响了赛时使用的质量。”王东初说。最后,只好对投标单位进行整合,组成一支“混合部队”。为了进一步明确奥帆中心的赛后利用,青岛市于2003年春邀请两院院士、城市规划设计大师吴良镛等专家前来把脉,最终确定了16字方针——“水上运动、休闲娱乐、健身康体、商业开发。”

  以此展开的奥帆中心规划,开始努力在“最好的帆船比赛中心”与功能完善的旅游休闲示范区之间寻求平衡。从奥帆中心正门进入,主路左侧两栋高层建筑与周边的附楼坐落搭配,玻璃幕墙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蔚蓝色的大海。作为赛时运动员们入住的奥运分村,实际上从最初就按照五星级宾馆的标准开始规划建设,由此被各国运动员感慨为“史上最豪华奥运村”。现在,这里正在围绕五星级酒店的细节进行最后改造,由海尔集团入股并命名的这座酒店将委托美国洲际酒店管理集团经营管理。

  从奥运村往前走,赛时水域泊船区与陆域停船区将开发为餐饮娱乐的聚居地——渔人码头。渔人码头背靠的燕儿岛实际上是一处陆地伸向海中的海角小山,为了保护这片奥帆中心内唯一的原始绿地,在规划中舍弃了建环路的方案,而是选择在燕儿岛的末端修建一条长度仅75米的隧道。隧道穿过燕儿岛之后,便来到赛时接待国际帆联官员等使用的主运行中心。这座用大理石与玻璃幕墙建成的低层建筑可谓处在整个奥帆中心的“风水宝地”,面朝大海,背靠绿山,未来将作为高档会所,专门接待来访的贵宾。竖立在海角末端的媒体中心将建成大型国际游艇俱乐部,与媒体中心毗邻的运动员中心将建成奥运博物馆。

  以媒体中心为起点伸向海中的主防波堤全长534米,宽47米,这里不仅成为奥帆赛历史上第一个陆上观赛平台,还可以在赛后开发成为酒吧风情街。走过密集的各国国旗与风力路灯,最末端是一座白色灯塔,远处几对新人正在摆出各种姿势拍婚纱照。王东初笑言这座堤坝已开始被青岛的年轻人唤做“海誓山盟坝”。

  青岛奥帆中心占地将近700亩,前后共投资近33亿元,其中北海船厂的搬迁费用17.8亿元,中心建设15亿元。庞大的建设资金如何解决也成为王东初团队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毕竟,不占用政府财政经费是‘申奥’之初就做出的承诺”。其实,在归入城投集团前,王东初的另一职位是青岛东奥公司总经理,该公司的背景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俞正声主政青岛时所实施的东扩计划。当时,青岛市政府从西部的栈桥附近东迁,王东初加入此后成立的东部开发指挥部,1998年改组为东部开发管理办公室(简称“东开办”),2001年青岛拿到奥帆赛申办权之后,时任东开办主任的王东初主动请缨,东开办更名为东奥公司,成为奥帆中心的业主。

  王东初告诉本刊记者,奥帆中心启动之初的资金只有东开办靠多年土地置换剩余的7亿元。项目启动后,东奥公司将奥运场馆之外的三个地块共200多亩土地出售,获得经费16亿元,后又将奥运村星级酒店51%的股份出售给海尔,获得资金6.2亿元,以此基本解决了经费空缺。现在,出售的三个地块上已经建起了百丽广场、海信广场等高档购物商场及6栋高档居民楼,“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可以带动周围的人气 ”,这是王东初的一笔如意算盘。

  布局:从北海船厂到“最好的奥帆中心”

  按照王东初自己的说法,当初主动请战到东奥公司,除了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笔难忘经历,还有一个长久以来的心结——“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市里就有搬迁北海船厂的想法,后来东开办几次想推进实施,都因资金等条件不成熟,没能完成。现在奥运会来了,当然希望能够推动这件事情的落实。”

  事实正如王东初所愿,奥帆中心的选址最终落到北海船厂所在的浮山湾畔。据当初主持选址工作的青岛市原规划局副局长赵传康向本刊记者介绍,北海船厂的前身是1902年德国人修建的造船厂,原址在新疆路附近,1978年由于大港扩建迁至浮山湾的燕儿岛旁,当时叫做青岛第五海水浴场。“当初要在这里建厂的时候就遇到过规划专家的一致反对,但由于‘文革’刚结束,城市规划事业还不正规,也就建起来了。” 但随着青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北海船厂作为一个重工项目与周围生活旅游区的矛盾日益明显,直至90年代市政府东迁带动起东部沿海一带的发展之后,这一矛盾愈加激烈。

  细观青岛市的南海岸线就会发现,沿线密布着由汇泉角、太平角、燕儿岛、麦岛等海角间隔而成的小海湾,构成了迂回曲折的滨海线。“至上世纪90年代,北海船厂成为沿海岸线一带唯一一个大型重工项目。”赵传康告诉记者。其实,早在80年代的城市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将北海船厂归入“近限远迁”(即“近期限制规模,远期迁走”)之列,之所以迟迟未动,根本原因乃是市场推力不够强大。当时的燕儿岛在青岛市民心中即是郊区的代名词,通往船厂的公共交通只有一趟4路公交车,周围除了海军401医院之外几乎没有楼房。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第一轮房地产开发热潮,浮山湾畔由于靠近新市政府逐渐成为青岛最抢手的地块,地价连年翻番,以赵传康所做的估价,就达到每亩地46万元。

  由此观察,北海船厂的搬迁确是城市发展的应有之意,而奥运会的来临不过是最终推了一把。它不仅促成了船厂搬迁,更可利用奥运效应带来的地价飞涨解决搬迁资金。如以王东初所卖200多亩开发土地价值16亿元计算,折合每亩七八百万元,早已是当初赵传康估价的十几倍。现在,站在奥帆中心的防波堤上回头看,以香港路为中心的南海岸一带被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所占,这片昔日人迹罕至的菜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岛市的龙头地区。“而奥帆中心所处的位置,恰在龙眼上。”王东初说。

  若以此来看奥帆中心的选址,就不难发现,其背后依循的实际是青岛城市规划演变的脉络。沿着香港路一路西行,过八大关、栈桥等传统景点之后北上,城市面貌开始发生变化,稍显破旧的居民楼密密麻麻,偶有几栋欧式历史建筑夹杂其中,多为当年殖民历史留下来的遗产。据赵传康介绍,在城市东扩前的近百年间,以山东路为界的西海岸一带一直是青岛的中心区,这条宽约四五公里的带状区域上密布着绝大部分的殖民地建筑。

  “青岛从1891年开埠以来,无论是德国人还是日本人,都沿着西海岸一带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国民政府所做的规划中才明确提出了大青岛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就是老城区的带状发展,第二步是东进,第三步是北上。”青岛市原规划局局长陶瑞平告诉本刊记者。上世纪90年代俞正声主政青岛时提出“两点一环”的发展战略,即以青岛与胶州湾对面的黄岛为“两点”,以胶州湾沿岸为“一环”。2000 年后,青岛将“两点一环”的战略进一步展开,提出了“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的城市布局。“三点”即青岛、黄岛并加入北部的大红岛区域,构成品字形布局,“ 一线”即将环胶州湾及青岛南海岸一带共700多公里的海岸线打通。

  “实际上,无论是两点布局还是三点布局,其基本结构都是相通的,先青岛,后黄岛,再红岛,关键是在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上如何协调。”陶瑞平说。在90年代完成了东扩之后,虽已提出西进的构想,但因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有展开。2000年之后,以老港西迁为标志的“挺进西海岸”战略才开始渐次铺开,与青岛隔海相望的黄岛地区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发展成为青岛的重工业基地。

  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青岛市的“东扩”至今已基本饱和,再往东有崂山风景区阻挡,而西边的黄岛也已被大大小小的工业项目占据。“西进东扩都已接近饱和,青岛未来的发展唯有北上。”陶瑞平告诉本刊记者。由此,现在青岛提出“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战略,开始在功能定位上明晰“三点”的区域化差异。陶瑞平现任的职务是青岛市拥湾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按照他的介绍,西部黄岛将着力打造第二产业,北部红岛将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与生态新城,东部青岛主城将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初虽然有人提出将奥帆中心建于黄岛或红岛,但最终仍选择留在青岛的原因。

  推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艰难平衡

  相比产业布局的清晰定位,真正产业结构的调整无疑要更加艰难。顺青岛主城区西海岸一路北上,车行驶在环胶州湾高速路上,沿路所见又是另一番景象,远处广阔的土地上遍布着各种工厂烟筒。据陶瑞平介绍,早在殖民地时代打下的工业基础,就出现在西海岸由南向北的四方区、李沧区及城阳区一带,“机车厂、钢厂、电厂、国棉一厂到十厂全在这里”。的确,这里的天空一片灰蒙蒙的景象,虽与奥帆中心所在的南海岸相距不过30公里,却已有天壤之别。

  翻阅青岛市从2004至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几乎年年列为政府工作的第一项要务。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市市长夏耕在提到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经提高到43%之后,着重强调了这一比重仍然过低。10月 10日下午举行的青岛市奥帆赛、残奥帆赛表彰大会上,夏耕在总结奥运遗产时,亦将“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化转变”列为第一项。

  青岛市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郭先登教授提醒本刊记者注意,从城市历史看,青岛市是在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城市,与那些由消费而兴起的城市有所不同,“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的现实将长期存在”。按照郭先登教授的分析,虽然从工业资源上看,青岛并不丰富,但因为现代工业发展已经到了资源与生产相分离的阶段,青岛市较好的研发与生产基础仍能保证其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从长远看,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然是大方向”。

  “这几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上升,第二产业则逐年下降,按照规划,到‘十二五’ 末期,三产争取达到与二产持平的水准。”郭先登介绍说。毕竟对于有着800多万人口的青岛来说,拥有相对比较成熟基础的第二产业可以提供更为有力的财政支持,在陶瑞平看来,“没有高度发展的第二产业,就没有健康发展的第三产业”。

  若以近5年来青岛旅游业的发展脉络来观察,如何达成二产与三产之间的艰难平衡表现得更为明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对于以海滨环境著称的青岛,旅游业应该在现代服务经济中起到挂帅作用。但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完善与旺盛人气,单靠自然资源很难在旅游上获得大发展。”青岛市旅游局局长王建功如此向本刊记者总结。

  2002年,从崂山区区长调任旅游局局长的王建功被青岛旅游的不温不火所困扰。“当时的青岛旅游就是‘一点一线’,国内游客来爬爬崂山,逛逛海边,一天就够了,旅游产品不丰富,消费水平低。”王建功回忆。此后的5年间,由现代制造业大发展与奥运效应所带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一方面上百个大型工业项目落户青岛,另一方面奥运会来了,高速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改善明显,为旅游发展打下了好基础”。

  在奥运会到来前,对旅游贡献更为直接的仍是第二产业的发展。王建功告诉本刊记者:“世界知名酒店的老板决定在哪里投资往往要问两个问题:一个是当地最贵的客房价格,另一个是每年的客流量。”2003年美国万豪集团的总裁来到青岛,在得知最贵客房价不过三四百元之后,扭头便走。而今,青岛的星级宾馆已达到150多家,世界知名品牌酒店就有20多家,旅游旺季最贵客房价达到2500元以上已不怎么稀奇。据王建功介绍,高房价的带动主要来自于商务游客,“青岛市每年3000万人次的游客中,有一半左右是商务高端客户,如果没有大工业的发展,青岛的旅游不会提升这么快”。

  “青岛的突出特点是山、城、海三者融合,但缺点是没有一个最知名的旅游点,所以要走多元化的路子。”王建功办公室里所挂的两幅图标注了上百个正在建设的项目与正在接洽的项目,遍布胶州湾沿线,两者涉及的投资额均高达近400亿元。“以前在崂山区当区长时,投资1个亿的项目就觉得很了不起了,现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已经很平常了。”

  王建功由此感慨,奥帆中心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耗资几十亿元的比赛场地与旅游项目,其对青岛的影响将更多通过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展现出来。

  品牌:城市新突破的助推器

  王建功所指的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正是数年前青岛所面临的真实困境,甚至到现在也不能说已经完全解决。据赵传康回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他遇到的一位美国人甚至误以为青岛啤酒是在广州生产的。经常出国考察的王建功更是屡屡遭遇这样的尴尬:“ 由于青岛啤酒的英文拼写是‘TsingTao Beer’,所以大部分外国人只知道青岛啤酒而不知道青岛在哪里,甚至不知道青岛是个城市,更别说前来投资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青岛在拿到奥运会帆船赛举办权之后,并未止步于奥运比赛本身,而是顺势提出了打造“帆船之都”的城市品牌战略。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奥帆委主席助理王海涛告诉本刊记者,由于帆船运动在西方较为发达,但在中国乃至亚洲的普及还比较低,“提出‘帆船之都’的口号,一方面是为奥运会打群众基础,更重要的是向世界推介青岛”。

  以往,青岛给外界的印象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大海,另一则是以青啤、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为代表的一批工业品牌。“要打造世界著名的现代化都市,单纯靠这些不够,还要有一种精神。”王海涛在解释为什么命名为“帆船之都”时说,“帆船运动所体现出来的开放、自信、冒险、自由、高贵、拼搏的精神,正好契合了我们对城市精神的期望,加之奥运会的帮助,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根据青岛市的部署,打造“帆船之都”包括帆船知识进校园、引进国家重大赛事、建立帆船运动学校等一揽子计划,但重中之重还是对外推介。为此,2006年青岛市策划实施了“帆船之都”全球推介,足迹遍布五大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将城市形象宣传与奥运、旅游、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推介方案,让世界了解青岛。”王海涛说。

  据王海涛介绍,由于有奥运做支撑,使这些活动不同于一般商业推介那样容易引起反感,反而更容易亲近市民。推介团队没有选择在展览馆、比赛场馆等封闭区域做活动,而是选择了火车站、城市广场等开放式的场所,因此在很多城市甚至引起了人们追逐奥运的高潮。“在日本推介时,一位老先生甚至一路追随,参与了全部4个城市的所有活动。”同样,为与国内其他沿海城市相区别,青岛特意采用交叉推介的方式,将国内的推介城市全部选择了内陆城市。在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的湖泊上,从青岛运来的帆船又刮起了一阵奥运风。

  在王海涛看来,9月17日晚北京2008残奥会闭幕式上,国际残奥委主席克雷文在致词中用中文说出的“谢谢青岛”一词,将青岛在过去数年中孜孜以求的城市品牌打造推向了高潮。但旅游局局长王建功坦陈,他心目中未来的青岛应是度假者的天堂,四面八方的游客与商务人士会聚到这里,躺在沙滩上晒晒太阳,喝着青啤,尝尝海鲜,打打高尔夫,或者驾驶帆船、游艇出海享受一下阳光。“在欧洲和澳大利亚的那些海滨城市,看到千帆竞发的场面,的确是一种享受。”

  但打造“帆船之都”并非一日之功。在王建功看来,“帆船之都”在目前来说还只是一个口号与远期目标,“要打造‘帆船之都’,至少要先有设施,再有人,还要有活动,三者缺一不可”。这样看,青岛仍处在第一步。虽然市政府划拨了专项资金支持帆船运动的发展,但据业内人士介绍,青岛市现有帆船数量也不过千余艘,几乎没有成规模的帆船俱乐部,由政府扶植的青少年帆船俱乐部仍在探索发展阶段。如果以目前世界“帆船之都”奥克兰市平均不到3人就拥有一艘帆船的数量来比较,青岛仍然任重而道远。

  “无论如何,这一品牌的提出昭示了更加现代更加开放的城市品质。”郭先登提醒记者,对于青岛的观察应建立在三个维度上:其一是奥运会对青岛经济结构及城市影响力的提升;其二是青岛作为山东省“一体两翼”战略中龙头城市的地位;其三则是青岛自身提出的“拥湾发展”的大青岛战略。若以此来看,奥运的影响就不会仅仅局限于奥帆中心的几十亿元开发投资了。用陶瑞平的话来讲,它或许是“青岛前一个百年与后一个百年的分界点”。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