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物 > 名人态度 >

张国立:喜欢舒服自在的老板

时间:2010-08-11 01:06    来源:人民网
多重身份的张国立   这是北二环边的一处公寓,落地窗内光线柔美,张国立身陷檀木椅。从15层远望,依稀可见雍和宫的轮廓。   坐在跟前这张笑眯眯的面孔是我们熟悉的:演员张国立、纪晓岚张国立、《金婚》张国立。而当他滔滔不绝地谈起电视剧营销时,那是一张我们不熟悉的面孔:老板张国立,投资人张国立。   最早开公司的明星   上世纪70年代,17岁的张国立是文工团报幕员。后来唱过样板戏,做过铁路工人,跑过龙套,拍过电影。1988年,在拍摄电视剧《死水微澜》时和邓婕相恋,1989年两人结婚。此时,因《红楼梦》里“王熙凤”一角声名大噪的邓婕执意前往北京发展。张国立很犹豫,当时他的组织关系在四川省人艺,在省内很有名气了。但为了邓婕,张国立1992年来京做起“北漂”。   刚到北京,张国立每天背着个绿挎包,骑辆破自行车,四处找角色。每到一家影视单位,他都会停下来问:“你们需要演员吗?群众演员也行,我可是演过戏的。”那时,没手机,也没BB机,他和邓婕租住的房子更没电话,有什么用工信息,朋友就把电话打到张国立居住的楼下商店里,让人大声喊他。   “那个年代,大家都喜欢唐国强这样的演员,我这张脸不受欢迎。我就想,干什么都行啊,有一口叼一口吧。”无戏可演的日子里,张国立跟米家山导演学导戏,从副导演干到联合导演。1993年,北影厂让张国立执导电影《闯入者》。   1994年,当《宰相刘罗锅》的乾隆一角找到张国立时,他还很犹豫,因为他正准备转行当导演。后来的故事就是公众所熟悉的,《宰相刘罗锅》的火爆让演员张国立声名大噪。“我演了快二十年戏,算一个老演员了,怎么拍了一个皇帝,就火了?”   1995年,张国立成立了国立导演工作室,最初并不是为了做戏。“我是为了拍广告、MTV。我得养家啊!”那时,音乐录影刚在大陆火起来,屠洪刚的《霸王别姬》和那英的《雾里看花》就出自他手。   娱乐独立撰稿人伊夫写道:“回家后整理名片时,我才发现张国立居然与一个颇有名的公司有关系,似乎是什么经理和总监一类。那时,演员还少有下海办公司的,我感觉张国立有超前意识,人很精明。”   第一桶金    1996年,刚进军影视圈的广东商人邓建国盯上了古装剧这块肥肉,为了拉上张国立,脑筋活络的邓建国把制片人的位置让给他。当时,演艺圈的制片人承包电视剧,投资方会规定一个数额交给制片人。超过这个数额,制片人自己垫,如果有结余,就是制片人的钱。这是一个很苛刻的合作方式,但张国立对新角色兴趣盎然。   作为当年唯一打入香港黄金档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让投资方广州巨星影业公司赚了大钱,但张国立却一分钱没赚到。由于第一次做制片人,超过预算3%。“人家说这景好,我就搭,说那个景好,我也搭。没控制好。”最后不得不把自己的片酬搭进去填缺。   在《康熙微服私访记》2、3、4中,张国立又当上导演,开启了影视圈演员又导又演又制片的先河。在跟“影视大鳄”邓建国的合作中,张国立学到了诸如“贴片广告”、“市场宣传”等营销手段,运作影视项目的经验日渐丰富,《我这一辈子》、《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五月槐花香》等,让他荷包满满。   彼时,中国电(600795,股吧)视剧制片人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制片人不但管戏,还可以自己拉投资,管后期营销。张国立的第一桶金,即来自《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张国立第一次带少许投资进入,并在后期介入销售。   那是一个电视剧疯狂赚钱的时代,张国立、王刚、张铁林的“黄金铁三角”席卷全国。老板张国立   2004年,冯小刚与华谊兄弟(300027,股吧)合约期满,于是联手张国立成立了一家名叫太合民众的公司,注入资金500万,双方各持50%的股份,张国立任总经理,冯小刚做导演。当时二人雄心勃勃:冯小刚每年拍两部电影,张国立每年拍三部电视剧。“后来,小刚又被华谊兄弟给挖去了,把我给甩了。”张国立打趣说,“但我已经有了做公司的野心。”2005年,“国立导演工作室”升级为“国立常升影视公司”。“常升”是研习佛法后,师傅给他起的法号。在演艺圈二十多年,他负面新闻最少,但依旧会为谣言烦心。佛法的师傅告诉他:“在最困难时,你一定特别想骂人,那你就骂上一句'阿弥陀佛’吧!”   “坐在我这个位置上,可以承受掌声、鲜花,为什么不可以承受一盆污水呢?”张国立豁然开朗。     这时,华谊想借张国立在电视剧行业有所突破,甚至同意给张国立比冯小刚更多的股份。谈了一年半后,张国立还是放弃华谊:“当年的华谊给我的制作压力太大了,我怕受不了。”2009年底,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王中军哥俩立刻给张国立打电话:“我们给你算,如果你在,今天会多少钱。”张国立哈哈大笑说:“的确,那时候进去了,我应该是拿得最多的明星。”   熟悉张国立个性的人都了解,和华谊之所以没有谈判成功,源于张国立稳妥的个性,有时,这种稳妥可以说是一种谨小慎微。“对于我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我从不敢贸然接下;但如果我接了,就必定是百分之百完成。”张国立自我评价说。   2008年,张国立把触角伸向电影投资领域。他看准青年导演宁浩“讲故事”的潜力,投资了他的第二部电影《疯狂的赛车》。这部低成本电影,为国立常升带来了上亿元的票房收入。   2009年,张国立继续投资拍摄宁浩的新作《无人区》;这一年,张国立出演《建国大业》的角色,与其他演员不同,他是带着1500万元投资进入剧组的。这意味着,《建国大业》其中10%的投资来源于国立常升公司。   张国立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提到自己出演《建国大业》是“零片酬”演员,其背后实则是牺牲了小利,赢了大利。实际上,在涉足影视市场10年间,张国立多次“零片酬”拍戏。片酬对他来说,已是“无足轻重”的一部分。现在他接拍的每一部戏,都要顾及公司的整体经营。   背靠两棵大树   2009年6月,国立常升和上影集团、香港寰亚综艺集团共同成立了上影寰亚集团公司,张国立担任总经理。   在新公司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张国立的发言“老板味”很浓:“国立常升具备创作资源与制作实力,寰亚电影具有海外拓展的能力,而上影集团则具备管理经验和完整的影视产业链,将这三种资本、三种风格结合起来,可以发挥各自的强项,为华语影视市场带来更多的惊喜。”   背靠中影、寰亚两座大山,除了带来更多的资金注入,还意味着张国立希望在电影上有所作为。   经历了2010年超级惨烈的贺岁大战后,张国立对电影市场的判断更加谨慎。他前几天刚和上影总裁任仲伦和香港寰亚老板林建岳达成共识:不要一味去冲大片。“中国电影应该回到电影本真,用故事打动人。电影不能让人笑完了,出去就骂。”张国立说,“影视圈有一种风气,好像不迎合市场,你会被市场抛弃。我甘心落伍。”最明显的例子是,去年流行的谍战戏,国立常升没有涉及。苦情戏也很少,皆因张国立不太喜欢。最近,张国立手里拿着的剧本是邹静之编剧的《我爱桃花》、《操场》和贾樟柯的《在清朝》。“电影像一场赌博,赌一个亿、两个亿,后期还有票房、分成,更复杂,压力也更大。”   对上市没有心理预期   一位圈内人告诉记者:“在演艺圈,张国立性格随和,人缘好,很多想在这个圈里成事的人都把他视为通向成功目标的金钥匙;张国立现在的成就也得益于他的好人缘。”   在张国立的朋友中,有韩三平、任仲伦这样国有体制内的大佬,也有王中军、王中磊这样的资本新贵,身处尔虞我诈、关系错综复杂的影视圈,张国立是少数没有“敌人”的明星。   一路走来,张国立的演艺生涯也得益于这些人脉。业内大腕编剧邹静之现在是国立常升公司的核心。这十几年间,几乎每一部张国立的电视剧,都是邹静之参与。“只要静之认可了,我就会买下版权。”张国立说。   修佛多年,一个寺庙的住持曾送给张国立一幅字:“吃饭,睡觉。”四个字,难住了张国立——他是圈内出名的工作狂。   前些年装修新家,邓婕特地设计装修了一个家庭放映厅。因为她知道,张国立既不喜欢泡茶馆、去舞厅,也对打网球、高尔夫没兴趣。邓婕说:“他这么多年就好这一口儿:空闲时欣赏影视碟子。”   最近常有朋友劝张国立走上市这条路。张国立说:“想上市很容易,尤其是成立了上影寰亚集团后,两个老板把他们的大项目装进我的公司,我很快就可以做大。但我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   “小富即安”的张国立至今不会用信用卡,在金钱方面,他固执得有些老派:钱包里必须装满现金才踏实。   对于当下的状态,张国立形容“舒服,自在”。他告诉记者:30年前拍戏时,从来没有想过日后中国电影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也没有想过自己能成为一个带着一帮兄弟拍戏的老板。   结束采访时,他忽然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说不定某天,我被华谊兄弟收购了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