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度假 > 主题旅行 >

不休的斯特拉特福

时间:2010-10-05 01:08    来源:未知
不休的斯特拉特福

  莎士比亚是属于斯特拉特福的,这里虽没有给过他丰富的文学给养,但从不缺乏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以及善良纯朴的民风。这些才是戏剧家真正的创作源泉和土壤。

  斯特拉特福是一个人口不过两万,面积只有22平方公里的小城镇。如果不是因为他出生在这里,斯特拉特福恐怕永远都会在地球上默默无闻下去,与英国众多风景秀丽的乡村小镇无二,只有田园般的风景会偶尔唤起过客们的回忆。但事实上,从16世纪到如今,400多年间它还从未缺少过世人的关注与驻足,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达官显贵但凡来到这里无不是满怀着一颗虔诚与敬畏之心。小镇的历史确是因这个人而改变,追根究底——这里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生长于斯并长眠于斯的故乡。不休的斯特拉特福

  一个细雨霏霏的午后,我满载着对莎翁的朝圣之心搭上了伦敦前往伯明翰的直达列车,约2小时10分钟后我便来到了斯特拉特福小城。

  与众多历史悠久的欧洲小城一样,斯特拉特福也拥有许多古朴而娴静的一面。矗立在小镇南端的圣三一教堂建于13世纪,迄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这里是莎士比亚受洗与长眠之所,雄伟的高坛和钟塔(塔尖是莎士比亚死后才添加的)倒映在埃文河的粼粼波光中。马路从左一弯与贯穿小镇的南北大街交会,街道上是许多保留完好的建筑,它们全部是有关莎士比亚那个年代的,房子大多是用砖瓦和木材建成。沿街北走会看到同业公会会所和爱德华国王六世文法学校,事实上,文法学校并非爱德华国王所建,它是15世纪初该镇圣十字架公会建造。1482年,由公会中一位天主教牧师将它捐赠出来作为免费学校。现在完整留存下来的校舍就是位于公会会所上面的一间单独的大教室。莎士比亚曾在这里念过几年书,这也是他唯一系统学习的时光,在那里他接受了彻底的拉丁文、逻辑、修辞以及历史知识的教育,并爱上了古典文学和写作。美丽的灰色调建筑是圣十字公会礼拜堂,400多年前圣十字宗教和社团公会组织曾一度是小镇的权力中心。公会礼拜堂对面的建筑就是“新坊”,这座漂亮的木构架三层小楼拥有五面山形墙和别致的花园,果园和田地一直延伸到埃文河畔。它原本是当地富庶修•克洛普顿爵士兴建的,按规模在斯特拉特福算得上是数一数二。但是很可惜,还没等享用这位修爵士就入土为安了,被后来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莎士比亚买了下来当成新的住所。修爵士的功德还包括建造了小镇北端的那座拱座连连的“还乡桥”,这座埃文河上最古老的桥当年可是斯特拉特福与伦敦的惟一连结。不难想像,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就是经过这座桥前往喧闹的伦敦谋生经商的,更包括莎翁本人。400多年过去了,现在飞跨在埃文河和斯特拉特福运河上的现代和古代桥梁已增加变为8座,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桥下安静流淌着的埃文河水。不休的斯特拉特福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位于英格兰中部,与伦敦相隔很近,由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历史上的斯特拉特福一直是个买卖兴隆的集镇。在英国纺织业急剧发展的年代里,它是近郊农副品和手工业品的集散地。莎士比亚小时候,小镇上的居民不是务农,就是做小本生意,例如他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就是一位制手套商人。小镇上过往的南北客商,促进着小镇的繁荣,更滋生了这里的人气,这无疑会引来了巡回演出剧团的光顾,这正是促使莎士比亚后来离开伦敦与戏剧结缘的关键因素。不休的斯特拉特福

  1586年22岁的莎士比亚,在一位巡回演出剧团的同乡引荐下来到伦敦的一个小剧院打杂。在此之前,他的人生可以说平淡无奇:在文法学校读到14岁,虽然用功学习了古典文学和拉丁文,但因为父亲的生意衰败而不得不辍学经商;18岁时他与斯特拉特福西边沙特里村子一位年长8岁的朴实善良的农村妇女安妮•哈瑟威结婚。4年后他已然成了3个孩子的父亲和一个接了父亲的班,熟悉小山羊皮和鹿皮的特点,经常也会写诗怡情的小手套商人。但波澜不惊的日子被供养孩子的负担和生意的日渐惨淡所打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小剧场为贵族看马的日子里,他明白了自己的真正使命是为剧院写作。不久,他就投入到戏剧本身。不休的斯特拉特福

  在莎士比亚天分和勤奋开始显露的时候,英国正从破败走向富强,但英明的伊丽莎白女王却被一件烦恼缠绕着。那就是无法号召作家去丰富英国的文学园地,自乔叟辞世一百五十多年以来,英国文学一直荒芜不毛。在这个渴求诗人和作家的年代,莎士比亚的出现无疑令人眼前一亮。到1592年,莎士比亚已经因戏剧表演和写作而在伦敦小有名气了,并成为玫瑰剧团的台柱。但剧坛是个论资排辈的江湖,莎士比亚充其量是一个正在掘起的“草根”而已,他没有出身,缺少地位,被才华横溢的牛津大才子们排挤为“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连带被嘲讽的还有他的乡下老家——无法与剑桥牛津相提并论的斯特拉特福小城。不休的斯特拉特福

  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莎士比亚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在伦敦安家置地,1611年,莎士比亚彻底回到斯特拉特福,怡然自得地过起了无忧无虑的隐居生活。在世人看来,斯特拉特福这个祖祖辈辈以经商务农为生的名不见经转小城似乎不太适宜孕育出莎士比亚这样的文坛巨匠。以至于在他百年后,许多人都置疑这些作品并非莎士比亚本人创作。有人声称莎士比亚是知识渊博的培根惯用的笔名;也有人认为,当年参与械斗的“牛津大才子”马洛并没有死,而是潜逃到罗马,隐姓埋名用莎士比亚的化名来写作。总而言之,以世俗的眼光衡量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乡下小子是不可能写出这些惊世骇俗的作品来的,于是他的出身便想当然地被推理成是来自殿堂高深的剑桥或牛津。但事实上,莎士比亚是属于斯特拉特福的,这里虽没有给过他丰富的文学给养,但从不缺乏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以及善良纯朴的民风。这些才是戏剧家真正的创作源泉和植根的土壤。不休的斯特拉特福

  展现在我眼前的斯特拉特福小城确实有着动人的美丽,北面有古木参天的阿登森林,西面是连绵起伏、山花烂漫的丘陵,南面则是小块林地与农田交错,绿草茵茵,四季常青,风景如画。每年只要一过冬季,小城便是一番百花争艳、远近飘香的景象。不仅每家门口有花坛,而且每个窗口都有精巧的花盆或花篮。整个城市和郊区全都是花的海洋。从城东自北向南日夜流淌着碧波荡漾的埃文河,洁白的天鹅漫游其上。毫无疑问当年的莎士比亚也曾被这样的景致陶醉过。他小时候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亲戚家的果园和菜园中度过。我相信他一定会沿着享利街去残余的阿登林地遛达过;或是过桥,来到风景如画的科次窝兹山脚下,看那里起伏有致的高地上长满的山毛榉和错置其间的石灰岩村庄;当然还有美丽的埃文河……。不休的斯特拉特福

  研究莎士比亚诗歌语言的女专家凯洛莱因•斯彼琴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诗意形象做过一次有趣的统计,结果发现,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许多形象和比喻,绝大多数和他的乡间生活、和大自然密切相关。比如,斯特拉福城镇周围一片绵亘数十里的茂密的阿登森林,莎士比亚在童年时就听说过有关这个森林的许多故事。据说著名的绿林好汉罗宾汉当年就出没在这片森林里。他的箭法高超,所向无敌,专门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深受百姓爱戴。后来莎士比亚在喜剧《皆大欢喜》中就提到过这片森林和英雄罗宾汉。传说中,这片森林里还住着许多神仙和精灵,他们经常在月夜里呼唤路上的行人,使人迷路。神仙们的女王是多情的提泰妮娅,她喜欢把这些迷路的行人引到她的用鲜花搭成的宫殿里去。在林间的空地上,总有许多小精灵在舞蹈。对此情景,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也有过传神的描绘。还有埃文河,莎士比亚在《维洛那二绅士》中也曾描写过这条河。总之,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吸收了斯特拉特福的一切:周围的田野、树林、村庄、乡村传统节庆和各种各样的民间风俗。

  络绎不绝探访的游人并没有打乱小城居民朴素、安静、自顾的生活,他们与大师的故居毗邻而居,待他就像老友故人,若你问起他们会风趣地向来人讲述有关莎士比亚和小镇上的那些陈年旧事。传说饮用埃文河的水可让人文思泉涌,下笔如神,因此用埃文河水酿造的“斯特拉福酒”闻名遐迩,甚至远销到东印度。不休的斯特拉特福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终于放下了那只鹅毛笔,在他生日这天走完了52年非凡而短暂的人生。留给后人的是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2首叙事长诗。随之而不朽的是那些令人惊奇的文字、百态的众生男女以及他对人生的昭然洞见。这其中必定还有斯特拉特福——他割舍不下的故乡。

  湿润的空气吐露着芳香,飘洒的雨丝又撩拨起善感人的情怀,让我想起了那句诗: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三亚婚纱摄影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