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的剪刀手 (1)
他是中国第一位进入伦敦时装周的本土设计师,在国外拥有自己的品牌——wangweigallery。他开玩笑说自己也是靠着“理想主义”在摸索,但现在真正开始深刻理解作为设计师需要有一种内心的支撑,于是,他对于设计的探究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来思考问题!
M:你认为目前在你的设计上有没有做到“东方精神”和“西方设计”的融会贯通?如果做到了,你是如何做到“东方精神”和“西方设计”两者融会贯通的?
H:其实我不太喜欢单纯的用直观的元素去表达作品,因为我觉得现在时尚的理念的背景都来自西方,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学习西方的手法或者是设计的方式。
比如,日本的设计师崛起是在上世纪60年代,他们花了近20年时间在国际上确立了地位。之后的第二批设计师又去了欧洲学习,回国逐步提升了本土的时尚产业。我们也需要走这样的道路,中国设计师要在国际上立足,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积累,必须要抱定这个信念,从来没有突然一夜成名。
M:作为本次“中国新绅士领结”的设计者,你觉得这样一个设计的精髓在哪里?什么是你最想要表现的?
H:还是突破,突破传统。
这个年代的“新绅士”就是英雄。在颜色上我用了红色和绿色,这是典型的中国色,但是我用的是荧光红和荧光绿,这就让这两种颜色鲜明地跳出来了,它们就代表着突破、睿力与积极进取。
M:你曾经伦敦发展,注重的是“结构”,这也是你目前的主要手法,(在我们的领结设计上就能够体现)但是不能简单的从剪裁的角度理解,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结构的理解,你能不能详细谈一下你的理解?
H:是的,我的确很注重“结构”,这也是我目前的主要手法,欧洲人会通过装饰添加来表现作品,而我会用东方方式用简约手法做结构,于是,慢慢形成我自己的风格。我们的文化背景与国外不同,但如果我们的设计师把这些东西都扔掉了,一味学国外设计师的技巧,衣服看起来是漂亮的,但得不到人家的尊重。
他是中国第一位进入伦敦时装周的本土设计师,在国外拥有自己的品牌——wangweigallery。他开玩笑说自己也是靠着“理想主义”在摸索,但现在真正开始深刻理解作为设计师需要有一种内心的支撑,于是,他对于设计的探究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来思考问题!
M:你认为目前在你的设计上有没有做到“东方精神”和“西方设计”的融会贯通?如果做到了,你是如何做到“东方精神”和“西方设计”两者融会贯通的?
H:其实我不太喜欢单纯的用直观的元素去表达作品,因为我觉得现在时尚的理念的背景都来自西方,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学习西方的手法或者是设计的方式。
比如,日本的设计师崛起是在上世纪60年代,他们花了近20年时间在国际上确立了地位。之后的第二批设计师又去了欧洲学习,回国逐步提升了本土的时尚产业。我们也需要走这样的道路,中国设计师要在国际上立足,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积累,必须要抱定这个信念,从来没有突然一夜成名。
M:作为本次“中国新绅士领结”的设计者,你觉得这样一个设计的精髓在哪里?什么是你最想要表现的?
H:还是突破,突破传统。
这个年代的“新绅士”就是英雄。在颜色上我用了红色和绿色,这是典型的中国色,但是我用的是荧光红和荧光绿,这就让这两种颜色鲜明地跳出来了,它们就代表着突破、睿力与积极进取。
M:你曾经伦敦发展,注重的是“结构”,这也是你目前的主要手法,(在我们的领结设计上就能够体现)但是不能简单的从剪裁的角度理解,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结构的理解,你能不能详细谈一下你的理解?
H:是的,我的确很注重“结构”,这也是我目前的主要手法,欧洲人会通过装饰添加来表现作品,而我会用东方方式用简约手法做结构,于是,慢慢形成我自己的风格。我们的文化背景与国外不同,但如果我们的设计师把这些东西都扔掉了,一味学国外设计师的技巧,衣服看起来是漂亮的,但得不到人家的尊重。
M:你似乎很强调一个设计师的“哲学观”,你的“哲学观”是什么?在你看来东方的哲学观会不会跟西方的审美产生背离?
H:不会。我觉得我的优势就是在于中国文化的根基。我的哲学观是中庸文化,所以在设计中我很注重保持平衡,就算是冲突,也要保持最后的平衡。比如说循环,就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M:东西方文化差异很大,审美的角度自然不一样,普遍本土的设计师似乎更多的是在操练“技巧”而不是“大脑”,你如何看待东西方在艺术观点上的“求同存异”?本土设计师跟国外设计师的差距在哪,要怎样才能缩短这个差距?
H:我觉得还是意识。一个设计师必须要有自己完整的价值观,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作为基础,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成熟的思维体系,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审美风格。我建议现在学设计的人,要建立自己的设计思维,中国本土设计师真真需要锻炼的不是“技巧”而是“大脑”,其实就是价值观。
比如,到了欧洲发现,老外觉得中国做的东西很漂亮,工艺什么都很漂亮,但这个不是你的设计,你还在抄欧洲的,没有自己的设计,大部分是在copy,只是学到了技巧,这恰恰应该是工业化设计师的要求,事实上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东西,我们应该用很强的理念去表现,这其实涉及到完整的教育体制,技术仅仅是一个环节。设计师应该拥有包括美学、历史、文学、哲学的综合素质。
人物介绍:
1972年6月生于上海
1992-1996 中国纺织大学工艺美术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期间参加国内外各大青年设计比赛,如北欧世家皮草、横滨国际青年赛等,获奖十余
次
1995年 与叶智勇教授(旅美)合作撰写《扎染服饰设计》等专业书籍二册,由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6年9月 受聘香港德仑国际有限公司担任S.B.POLO(中国地区)设计师
1997年3月 任S.B.POLO(中国地区)设计主管
1998年3月 跟随陈逸飞先生创立LEYEFE(逸飞男装)
2002年6月 任layefe&LEYEFE(逸飞男、女装)设计总监
今年由《大都市METROPOLIS》杂志主办的“2008中国新绅士”晚会的奖项设计专门邀请著名设计师王巍来担纲。
面料选取特别定制的荧光红斜纹软尼,象征时尚、先锋的银灰色丝绸织缎作为辅料搭配,内有荧光绿特殊布料作为衬底,在整个色彩的运用上呈现出跳跃、鲜活,同时又不失内敛、睿智,尽显《大都市METROPOLIS》杂志所倡导的中国新绅士的品质风貌。
在设计上,王巍打破传统,开拓全新的领结设计思路,故意在领结上做了双重折叠处理,力求在保留传统绅士的经典印象上增添进新的、能体现新锐进取的新绅士精神,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细节处理上找到了古典传统与现代经典之间的完美平衡。
亮点
色彩:
特别定制荧光红软尼与银灰色织缎加上特殊荧光绿布料的色彩搭配。表象上鲜活与精神上的睿智相互渗透。同时,色彩选用上红色和绿色均为耀眼的传统中国色,在风格上故意彰显中国文化内涵。
结构:
领结中间多重缠绕,质地由厚重到精细的渐变,不失雅致。
设计:
打破传统领结的平面结构,故意在领结正面作双重折叠,同时,改变原来领结的对称格局,标新立异选择左右不对称分割,突破经典,标榜新锐。
层次:
领结立体的前后对比,正面选用相对粗糙和立体感的面料,象征男性的阳光和刚劲,内里选用光滑柔顺的织缎,隐喻现代绅士内在的细腻与温和。
- 上一篇:上一篇:未来主义 08秋冬时尚新畅想 (1)
- 下一篇:下一篇:09春夏时装周 灵魂设计师谢幕八玩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