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风尚 >

iReader分享,带你走近一盘苦瓜引发的文艺思考

时间:2017-08-09 10:40    来源:风尚网

今天iReader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苦瓜和文艺思考的故事。

一个作家、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口味最好杂一点,从北京的豆汁到广东的龙虱都尝尝;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四川话、苏州话、扬州话。否则,是个损失。

阅读同样如此,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苦瓜到底是不是瓜呢?

昨天晚上,家里吃白兰瓜。我的一个小孙女,还不到三岁,一边吃,一边说:“白兰瓜、哈密瓜、黄金瓜、华莱士瓜、西瓜,这些都是瓜。”我很惊奇了:她已经能自己经过归纳,形成“瓜”的概念了(没有人教过她)。这表示她的智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凭借概念,进行思维,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她奶奶问她:“黄瓜呢?”她点点头。“苦瓜呢?”她摇摇头。我想:她大概认为“瓜”是可吃的,并且是好吃的,(这些瓜她都吃过)。今天早起,又问她:“苦瓜是不是瓜?”她还是坚决地摇了摇头,并且说明她的理由:“苦瓜不像瓜。”我于是进一步想:我对她的概念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原来在她的“瓜”概念里除了好吃不好吃,还有一个像不像的问题,苦瓜的表皮疙里疙瘩的,也确实不大像瓜。

我翻了翻《辞海》,看到苦瓜属葫芦科。那么,我的孙女认为苦瓜不是瓜,是有道理的。我又翻了翻《辞海》的“黄瓜”条:黄瓜也是属葫芦科。苦瓜、黄瓜习惯上都叫作瓜;而另一种很“像”是瓜的东西,在北方却称之为“西葫芦”。

瓜乎?葫芦乎?苦瓜是不是瓜呢?我倒糊涂起来了。

苦瓜能吃吗?要怎么吃呢?

前天有两个同乡因事到北京,来看我。吃饭的时候,有一盘炒苦瓜。同乡之一问:“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苦瓜。他说:“我倒要尝尝。”夹了一小片入口:“乖乖!真苦啊!——这个东西能吃?为什么要吃这种东西?”我说:“酸甜苦辣咸,苦也是五味之一。”他说:“不错!”我告诉他们这就是癞葡萄。另一同乡说:“癞葡萄,那我知道的。癞葡萄能这个吃法?”

“苦瓜”之名,我最初是从石涛的画上知道的。我家里有不少有正书局珂罗版印的画集,其中石涛的画不少。我从小喜欢石涛的画。石涛的别号甚多,除石涛外有释元济、清湘陈人、大涤子、瞎尊者和苦瓜和尚。但我不知道苦瓜为何物。

到了昆明,一看:哦,原来就是癞葡萄,我的大伯父每年都要在后园里种几棵癞葡萄,不是为了吃,是为成熟之后摘下来装在盘子里看着玩的。有时也剖开一两个,挖出籽儿来尝尝。有一点甜味,并不好吃。而且颜色鲜红,如同一个一个血饼子,看起来很刺激,也使人不大敢吃它。当作菜,我没有吃过。有一个西南联大的同学,是个诗人,他整了我一下子。我曾经吹牛,说没有我不吃的东西。

他请我到一个小饭馆吃饭,要了三个菜:凉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汤!我咬咬牙,全吃。从此,我就吃苦瓜了。

人的口味是可以变的

苦瓜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中国最初种植是广东、广西。现在云南、贵州都有。据我所知,最爱吃苦瓜的似是湖南人。有一盘炒苦瓜,——加青辣椒、豆豉,少放点猪肉,湖南人可以吃三碗饭。石涛是广西全州人,他从小就是吃苦瓜的,而且一定很爱吃。

“苦瓜和尚”这别号可能有一点禅机,有一点独往独来、不随流俗的傲气,正如他叫“瞎尊者”,其实并不瞎;但也可能是一句实在话。石涛中年流寓南京,晚年久住扬州。南京人、扬州人看见这个和尚拿癞葡萄来炒了吃,一定会觉得非常奇怪的。

北京人过去是不吃苦瓜的。菜市场偶尔有苦瓜卖,是从南方运来的。买的也都是南方人。近两年北京人也有吃苦瓜的了,有人还很爱吃。农贸市场卖的苦瓜都是本地的菜农种的,所以格外鲜嫩。看来人的口味是可以改变的。

由苦瓜引发的关于文学创作的思考

应该承认苦瓜也是一道菜。

谁也不能把苦从五味里开除出去。我希望评论家、作家——特别是老作家,口味要杂一点,不要偏食。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不要像我的那位同乡一样,问道:“这个东西能吃?为什么要吃这种东西?”提出:“这样的作品能写?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作品?”我希望他们能习惯类似苦瓜一样的作品,能吃出一点味道来,如现在的某些北京人。

对于苦瓜,可以各取所需,愿吃皮的吃皮,愿吃瓤的吃瓤。对于一个作品,也可以见仁见智。

《辞海》说苦瓜“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可以探索其哲学意蕴,也可以踪迹其美学追求。北京人吃凉拌芹菜,只取嫩茎,西餐馆做罗宋汤则专要芹菜叶。人弃人取,各随尊便。

苦瓜,说他是瓜也行,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以吃的,苦瓜就是瓜。

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苦瓜就是苦瓜。——如果不是苦瓜,而是狗尾巴草,那就另当别论。截至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认为狗尾巴草很好吃。

苦瓜也是瓜,苦瓜可以有多种吃法,也许你开始不认为苦瓜是瓜,也不认为苦瓜可以吃,但是,不代表你的口味不会变,也许有朝一日你会认为苦瓜很好吃。正如对一部作品,不需要强迫自己接受不认同的作品,但是作品就是作品,可以各取所需。回归到阅读,则要承认文学的广泛性和阅读的多样性,将眼界放开,才会发现生活与阅读更多的乐趣。

文章部分内容节选自朱科:《请把美献给这个世界的荒凉》,本书为作者关于近年来图书、电影的评论集,左手妙论昆汀·塔伦蒂诺、贾樟柯、陈凯歌、杜琪峰,右手辣评冯友兰、杜维明、翁贝托·艾柯、萨拉马戈、熊秉元、雅各布斯……畅销元素与思维深度兼而有之。既有韩寒式的嬉笑怒骂,也有周濂式的理性分析,既有马家辉式的小资情调,也有梁文道式的人文关怀。iReader电子书阅读器是掌阅科技旗下的一款阅读硬件产品,旨在向用户提供更优质的阅读体验。iReader依托掌阅几十万册的电子书资源,囊括文学名著、大部头小说、国学经典、英文原著、漫画等各种书籍品类,每周更有特价优惠折扣,为热爱读书的朋友提供阅读与使用的良好体验。

iReader电子书阅读器,不仅有8GB内存,可容纳海量的书籍资源;更有20级阅读灯,可以按照环境调节不同亮度,长时间阅读不伤眼;更有大容量的电池,28天超常续航,陪你诗和远方。

您还可以关注iReader官方微博:掌阅iReader电子书阅读器,了解阅读器最新资讯。

 

 

 

 

伊莉娜·莎伊克性感代言La Clover大片

风尚网 @2017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9011473号